|
|
苹果iPhone的成功与中国制造的未来 |
(2011-09-15) |
|
|
乔布斯的遗作依旧畅销,iPhone4S在上市首周就将卖出400万部,中国的苹果粉丝还在为如何买到而绞尽脑汁。从曾经濒临破产,到如今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苹果的崛起令原本强大的竞争对手迷惑。一些公司或有着更先进的技术,或产品外观更加完美,又或是销售渠道更加便捷,却都无法抵抗苹果的进攻。支付更高的研发费用,扩大市场调查范围,加快产品更新速度,都没能夺回原本属于他们的阵地。苹果的产品似乎有着某种不可名状的魔力,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正面临艰难的转型压力,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财务成本的上升,使传统的低价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缺乏核心技术、没有创意产品,使建立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仍停留在规划里。中国制造的往日繁华正渐渐远去,中国创造的未来之路仍遥遥无期。在全球顶级竞争的舞台上,我们像一群跑龙套的临时演员,痴痴地望着聚光灯下,苹果的传奇。现实与理想的鸿沟,并不是奔跑所能跨跃,智慧地探索,才能展开翱翔的双翼。通过理性的分析,或许今天苹果的成功,将成为中国制造的未来。
客观评价苹果的产品,从技术角度来看,它并非是第一流的。许多同类产品的处理器速度更快、存储空间更大、操作系统更加通用,并且提供了扩展功能的接口,和可更换电池。从外观设计上讲,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部分产品的尺寸较大,并不符合亚洲人的手形。从销售策略来看,其产品广告曝光率较低,甚至不如一些乡镇企业的广告投放力度。苹果的销售渠道更是比较单一,“饥饿营销”的手法,在欧美和日本市场也并不少见。每个层面的表象因素,都无法推演出苹果在现实中的成功。于是有人将一切归功于乔布斯的个人魅力,甚至连苹果的股价也追随他的健康状况而起伏。如今乔布斯已逝,又如何解释iPhone4S的畅销呢?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苹果的粉丝,试图说服别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如果你用前面的理由去搪塞,最后往往听到一句话,“你用过就知道了”。当你试用时才会发现,接近苹果的产品,会产生一种不太寻常的舒适感,但说不清具体是什么。这种舒适感会使一些硬性的技术标准,变得不那么重要。这说明,苹果出售的不仅仅是一种工业产品,而是一种感觉。有时人们内心的喜好,可以轻松打败先进的技术。
苹果的智慧在于,它用简单的技术,满足了人的潜意识诉求。这与已知的“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理念并不相同。因为传统做法中,对人的需求信息多是利用市场调查的手段,通过消费者主诉的方式采集。所获得的信息,其实是消费者对自己潜意识诉求的猜测。因为潜意识诉求是非理性的,它不能被理性地表达出来。但当消费者接触到产品的实物时,却可以在第一时间给出对产品喜好或厌恶的答案,这同样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诉求能否达成,才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真正标准。
如果满足了人的潜意识诉求,即使没有先进的技术,仍可以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苹果的案例让我们与创造出伟大的产品,前所未有地接近。而潜意识诉求又无法用传统手段采集,这使刚刚露出的希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探知人的潜意识,成为了破解难题的关键。其实潜意识诉求是人在感官层面上对愉悦的追逐,并且在人群中存在最大范围的共性。它不能被语言这种抽象工具所描述,却会更多体现在生理反应上。人在喜好或厌恶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心跳、血压、呼吸频率和脑电波。采集个体在愉悦时的生理指标区间,相当于将人的愉悦感受量化,以该区间作为基准值,用不同产品元素对感官刺激形成的生理指标与之比对,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到,哪些元素真正符合人的潜意识诉求。再用已有的技术,在产品功能上将其体现出来,就可以设计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产品。
苹果的成功,并不在于拥有尖端的技术、看上去完美的外观设计、高明的营销策略,它只是抓住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这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更具有借鉴意义。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道路上,我们并没有优势,但换一种思路去竞争,让工业产品更加满足人的潜意识诉求,或许反而出奇制胜,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看看苹果的商标吧,那枚被夏娃偷食的禁果正揭示着,人类对感性的诱惑是无可抵御的。
|
|
|
资料来源:上海电子网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