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B板产能大增 PCB业倒闭潮恐再现 |
(2013-01-15) |
|
|
PCB产业一直存在产能供过于求的情况,然随着各家PCB厂商纷纷在大陆中西部设立新的笔记型计算机(NB) PCB板产线,2013年新增月产能可能高达400万平方呎,届时NB板市场竞争是否更加激烈令人忧心,甚至恐怕又会有另一波倒闭潮出现。
博智电子成立之初是从NB板起家,虽然在2008~2009年因面临竞争激烈而转型切入服务器用板领域。坦白说,PCB产业产能供过于求的情形一直都很严重,尤以信息产品与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PCB为最。
记得我在2006年刚进入PCB产业时,4层板的报价尚有16~17美分,现在的报价则只剩下1层1美分,以6层NB板报价约6~7美分推算,初估4层板报价大概只有5~6美分。这几年来,NB板价格滑落太多。
大陆产能不断开 生存竞争日益残酷
从2000年台PCB商一窝蜂地赴大陆设厂,圈地面积高达1万坪,月产能动辄以百万平方呎起跳。但在台湾的产能尚未填不满,大陆却还有比台湾高出2、3倍的月产能等着喂订单,该怎么办?从那时候开始,PCB产能供过于求、杀价抢单的情况,始终没有断过。在其它产业几乎找不到像PCB产业这样毫无节制的扩产现象。
以半导体业为例,虽然2000年各家厂商因大肆扩产,导致在2001年尝到苦果,但经过那次的教训之后,现在半导体厂商扩产相当节制、有纪律。
如今又有几家PCB大厂前往大陆西部设厂,且产能正陆续开出。但PCB并非组装厂,架设产线不是说架就架、要换就换。以往PCB厂设置新厂的作法是,当新厂落成时,机台设备通常只准备一半,另一半则是从旧厂转移过去。在转移的过程中,旧厂设备因为要停机,所以产能反而会出现短暂的下降局面,且最终的产能增加幅度大多只有50%。
但近期PCB大厂前往大陆西部设厂,都是直接在新厂建置完整产能,旧厂设备并没有停下来,所以产能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得更厉害。
市场缩水仍扩产 倒闭潮恐再度来临
我个人不太能理解同业为何在这个时间点实行这种扩产策略。倘若市场需求很大,产能增加无可厚非,但现在的市场大饼不仅没增加,反而是缩水的。举例来说,随着科技进步,NB用PCB板的面积已愈来愈小,加上NB整体市况不理想,客户真的需要那么多NB板吗?
以2013年新增月产能400万平方呎为计算基准,假设每台NB用的PCB面积为0.5平方呎,NB每个月的出货量要多800万台才能消化完毕。2013年NB月出货量能不能比2012年成长800万台?我认为很悲观。
此外,平板计算机市场成长已确实对NB带来挤压效应,而平板计算机的PCB又比NB板面积还小。因此对从事NB板生产的PCB业者而言,在这个时间点大胆扩产,其实风险很高。再者,目前市场盛传,有NB代工厂正打算拟缩减产能,这些都在证明NB板市场大饼缩短中。
市场大饼缩减、产能却持续增加,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一种,便是产业规模位于老三、老四的公司会被淘汰。一线厂的产能开出,抢单的目标势必转向二线厂,以维持市占率。否则新产能没有稼动率,一定会出现亏损。对一线大厂而言,这种做法其实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因为市场大饼变小,想要维持原来的营收就已经很困难。为维持产线稼动率,在这个艰困时刻还要降价抢单,负担也不小;至于规模更小的业者,则将面临生存考验。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2012年已经有好几家PCB厂退出市场,例如九德、祥裕;更早之前,大桃园地区已经有不少小规模的单制程外包厂关门大吉。大厂通常不会备足产能,过去自备40%产能,其余60%则采外包,当订单满溢时,多余的订单就由外包厂来支应。但是现今正值订单冷清之际,要填饱自己产能不见得足够,当然更不会外包。如今新增这么多产能,我很担心2013年还会再发生一次倒闭潮。
放弃拚量 改走特殊市场反有一片天
博智在2007年曾扩大NB板业务,下半年开始获利。到了2008年面临金融海啸,加上遭逢汇率升值,当时一个月汇损高达新台币2,000多万元。原本寄望把工厂良率提高,配合母公司仁宝的NB订单支持,应该有机会转亏为盈。但当时即使在良率95%的高水平下,博智依旧亏损。
那时大陆并不欢迎PCB厂前往设厂,也不是去大陆投资的好时机。就主、客观条件看来,博智似乎找不到降低成本的更好方法来提升获利。因此在2008~2009年之际,我们的经营团队开始反省自身的产品和市场定位。
后来博智发现服务器╱工业计算机等的产品特性十分特殊,PCB供货商须具备的条件也和传统PCB不一样,包括严格的制程质量控管机制、讯号低耗损的制程技术,且PCB供货商必须了解客户实际应用,并具备PCB原材料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能支持少量多样的生产型态。
但是当时PCB供应业者大多无法迎合上述要求,因为这类市场的规模较小,有技术的一线大厂不是没意愿耕耘,就只是当作兼差副业的性质经营,所以在旺季时,PCB供货商无法空出产能、交不了货;有意愿的小厂则是苦于缺乏技术能力,只好将关键制程外包,结果造成质量不稳定、供货不确定的风险。有这类PCB需求的客户也很辛苦,必须不断用尝试错误(Try and Error)的方式,才能找到对的材料与供货商。
大多数在大陆设有生产基地的台厂都希望承接大量、标准化的订单,因为便于工厂管理、成本低,生产效率也较好。目前台湾的PCB产业仍是以量大、标准化产品为主流,且供货商家数众多,现在光上市柜的PCB厂就有20~30家,更遑论未上市的公司。粥少僧多,同业之间只好到处抢单、分杯羹。所以,我认为公司定位很重要,有对的定位之后,辅以执行策略的决心,才有机会跳出恶性循环。(本文由洪辉龙口述,李洵颖整理)
洪辉龙为交通大学电子物理系毕业,2004年毕业于政治大学EMBA,先后曾任职于IBM、金像电子,现今担任金仁宝集团旗下的PCB厂博智电子总经理一职。
|
|
|
资料来源:电子时报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