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器换人”潮起 正在珠三角揭开序幕 |
2015-05-20 |
|
|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14年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量约为155万—344万台。
目前,制造业重地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年增速已达到30%—60%。机器人的激增,绝大部分流向了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如果完成‘机器换人’,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说,“机器换人”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这将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大蛋糕。
本土供应商广东泰格威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2014年卖掉了100台机器人手臂。该公司总经理卢新建告诉记者,预计2015年他们的业务量还能再增加50%,其中大部分客户为中小企业。卢新建保守估算,在他们公司十公里半径范围内,单单是五金加工企业大概就有10万家,如果完成其中10%的装备升级,整个行业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卢新建介绍说,他们公司生产的机器人手臂,在操作系统与减速器这两大核心部件上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使成本大幅度降低,价格为20万—25万元。机器人技术在应用领域更便宜、更“傻瓜”,使其能够在短期内呈现爆发式增长。
东莞市政府计划2014—2016年连续3年,由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扶持的重点是中小企业,预计到2016年,完成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
这一轮转型升级,很有可能实现制造业从人口红利到技术红利的转变。然而,当一部分人为中国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用工荒大面积出现忧心忡忡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又开始担心机器人会抢了人的饭碗。
对于这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张国军说,“机器换人”不仅不会抢了人的饭碗,恰恰相反,这一轮转型升级,给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带来了机会。“就业难是大学生就业难,技术工人很吃香。”
|
|
|
资料来源:今晚报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