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明年更靠近6.5-7%区间上限 |
2016-12-15 |
|
|
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接受路透专访时,乐观地预期中国经济已步入复苏轨道,相较今年GDP更接近6.5-7%的下限忧虑,明年可能更靠近区间上限。并预计今年四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会略强于6.7%,其中政策支撑起了关键作用。建议明年仍保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基调,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宽松,M2增速目标12%左右,财政政策可以更积极,赤字率仍有扩大空间。
陈东琪对中国经济分析趋于乐观主要是对一些先行、先导指标的判断。体现在先行指标上,就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呈现四个同步--财新和官方PMI、大中小企业PMI、包括生产、新订单、购进价格和就业在内的多个分项指数、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同比向好。
从先导指标--全社会用电量看,今年7月开始回升,预计剩下两个月还会加速;从市场指标看,商品市场中的煤、钢铁、基本金属涨势强劲,其中既有全球大宗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有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原因。房地产市场去化周期今年明显缩短,接近2011年水平,股市四季度也明显向好。
从价格指标看,今年已出现周期拐点,尤其是PPI,在今年9月结束了长达54个月的负增长,明年可能会完全改变结构性通缩状况,进入低通胀时期。他预计今年CPI在2%左右,明年升至2.5-3%,PPI则会在2%以上。
“从客观趋势和已有逻辑看,中国经济进入复苏的概率很高,但复苏力量还比较弱,”陈东琪称。主因“五大短板”制约,分别是民间投资弱、居民收入增速弱使消费面临压力、传统行业转型、区域经济不平衡以及出口形势的不确定等。
“明年重点把资金更多从流通领域引导到生产领域,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不能堆积在虚拟经济领域,引起虚热实冷,带不动有效增长。这轮复苏应该是创新带动的有效需求复苏。”谈及明年政策,他认为,明年供给侧改革要“由表及里”,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任务,这包括财税金融、农村(特别是土地制度)、城镇化、事业单位改革、公共投融资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陈东琪认为,明年出口从内生因素看应会有改观,毕竟人民币贬值对出口有提振作用,而且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第一个周期性复苏,增速可能升至4%以上,但“特朗普效应”会给中国出口和资本流入带来不确定性。
|
|
|
资料来源: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