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北斗系统正式服务亚太地区 性能与GPS相当 |
(2012-12-30) |
|
|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余晓洁、朱基钗)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27日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日起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
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可提供双向高精度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在与早已牢牢占领中外导航市场的GPS的竞争与合作中,北斗系统市场化应用“战幕”拉开。
“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意味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正在向2020年建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迈进。我们一定让北斗更加管用、好用、耐用。”冉承其信心满满地说。
北斗“三步走”战略为,第一步,2000年至2003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2011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亚太地区试运行服务。
过去一年,中国北斗又发射了4箭6星,目前16颗星完成了系统组网。与试运行之初相比,覆盖区域由东经84度至160度扩展为东经55度至180度。定位精度由平面25米、高程30米提高到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由0.4米每秒提到0.2米每秒。
“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在中国和周边地区已经可以独立提供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相当。”冉承其说。北斗核心自主技术的芯片和模块已开发出来,带北斗导航卫星功能的卫星导航仪已向社会投放进行试用。
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中,美国的GPS开发早,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对“后来者”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投入应用来说是最大挑战。
然而,对于导航产业“蛋糕”分割,北斗专家们有自己的认识。
“北斗导航系统拥有"独门绝技",将成冲击市场的"杀手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导航工程办公室主任吴东说,“"北斗"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导航与通信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
据介绍,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通信中断。救援部队持北斗终端设备进入,利用短报文功能突破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同时管理中心通过位置报告功能,随时掌握着每一个终端所处的位置。
短报文功能,使用户之间能用类似手机短信的方式相互交流,能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的问题。
“比如沙漠、草原等地方,手机无法使用,"北斗"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吴东说。
“希望到2015年,北斗在中国导航市场中能占15%至20%份额,到2020年时能占70%至80%。更多用户不会使用单一系统,而是北斗和GPS兼容使用。”冉承其说。有专家预计,全世界卫星导航产业可以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大约5000亿元人民币。
冉承其坦承,与GPS系统相比,北斗系统最大的差距是价格,性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他呼吁,动员全社会力量更多应用、更多参与,让北斗芯片价格尽快降下来,尽快提高性能。
同为导航系统,北斗和GPS并非只有“血战”,同时有兼容与合作。
“我们特别注重与美俄欧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和合作,让北斗尽早地融入其他系统,推动多系统的融合应用。同时,标准先行,我们正着力推动北斗尽早进入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移动通信组织等。”冉承其说。
据悉,为保证提供亚太区服务的系统连续稳定,北斗在星座设计上考虑了冗余备份。接下来会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不断调整、增加、补充发射卫星。明年没有发射任务,2014年后将紧锣密鼓开展后续组网发射,力争尽早提供全球服务。
|
|
|
资料来源:新华网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