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五章 第四节 E玻璃纤维纸 |
|
|
|
一、概述
E玻璃纤维纸属于玻璃纤维无纺制品,是玻璃纤维湿法薄毡的一个品种。玻璃纤维湿法薄毡,也有称其为玻璃纤维无纺布、玻璃纤维不织布等。玻璃纤维湿法薄毡采用湿法抄纸工艺进行生产,选用不同玻璃成分的短切玻璃纤维和不同组份的粘结剂配方,可以生产出多种理化性能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的玻璃纤维湿法薄毡,如玻璃纤维屋面毡、玻璃钢表面毡、蓄电池隔板毡、地板革用毡等。适用于制造覆铜板的玻璃纤维湿法薄毡,主要由82%-95%(质量分数)的无碱成分短切玻璃纤维和5%-18%(质量分数)的粘结剂(含处理剂)构成。为便于交流,国际上通常用“E”表示无碱玻璃成分,结合覆铜板行业的术语特点,如木浆纸、棉浆纸、玻璃纤维布,本文将适用于制造覆铜板的玻璃纤维湿法薄毡称作E玻璃纤维纸,简称E玻纤纸。
二、结构与特性
E玻纤纸在结构上接近于纸,两者的区别在于纤维的种类不同,前者为玻璃纤维,后者为植物纤维。E玻纤纸中的短切玻璃纤维基本是以单纤维状态无序分布的,决定了E玻纤纸整体的各向同性,这一点与玻纤布的区别较大。E玻纤纸这种结构可以通过电子扫描图象清楚地显示出来,如图5-4-1。玻纤布以不同支数的玻纤纱作为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这决定了玻纤布的性能存在明显的方向性。相比之下,以E玻纤纸生产的覆铜板有明显的高平整性和低翘曲性。
E玻纤纸中的短切玻璃纤维依靠粘结剂分布于相互的交叉点上而联成为一体,形成疏松的、多孔的海绵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E玻纤纸对树脂具有更好的吸附性和浸透性,特别是当树脂中含有一定大小的无机填料颗粒时,仍然可以方便地、均匀地浸透到E玻纤纸的内部。E玻纤纸的这种结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上胶量和上胶速度,同时对降低覆铜板的成本有重要意义。E玻纤纸既适应于立式上胶又适应于卧式上胶,利于覆铜板生产厂家的生产和管理。
E玻纤纸是依靠粘结剂将短切玻璃纤维相互粘连在一起构成的,形成刚性的网状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脆性,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折损或者作大角度的弯折。
E玻纤纸中含有的粘结剂一般为水溶性或者水分散体,干燥固化后仍具有一定的吸湿性,玻璃纤维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水性,因而E玻纤纸在储运、使用时要注意防潮,运输、储存过程中应保持密闭包装的状态,当密闭包装被打开以后,必须尽快使用完毕或者重新密闭包装。
E玻纤纸中的粘结剂含量相对较低,部分短切纤维会由于粘接点较少而出现脱落的现象。尤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上胶段,强烈的有机溶剂的作用加上挤压辊的机械作用,使得E玻纤纸中的短切纤维脱落进入胶液。一般应该采用过滤胶液、清理挤压辊的方式来防止脱落纤维的积累,以免影响粘结片的产品质量。
图5-4-1 E玻纤纸显微结构(SEM)
三、E玻纤纸的组成
(一)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E玻纤纸中含量最大的成分,其质量百分数范围依据不同规格的E玻纤纸大致在82%~95%。生产E玻纤纸的短切玻璃纤维为E玻璃成分,我国E玻璃成分含碱量控制标准为R2O<0.5%。构成该E玻璃的化学成分参见本书本章第三节表5-3-2国内外E玻璃成分和IPC标准的有关规定。
短切玻璃纤维的短切长度和单纤维直径的确定对E玻纤纸的生产以及应用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使用短切长度为6~12mm,单纤维直径为9~11μm的短切玻璃纤维进行生产。受湿法抄纸生产工艺的限制,为了保证短切玻璃纤维在制浆过程中能够充分均匀分散,除了制浆白水的配制质量外,短切玻璃纤维必须满足一定的长径比关系,短切长度与单纤维直径的比值不能大于1500。增加玻璃纤维的短切长度可以提高E玻纤纸的抗拉强度,相应的覆铜板的机械强度也会提高,但玻璃纤维长度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其在白水中的分散能力将下降,E玻纤纸的表观平整度和均匀性会降低,影响E玻纤纸浸胶制备粘结片时的上胶均匀性和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另外,由于玻璃纤维在白水中的分散性下降,E玻纤纸中会出现集束纤维,该纤维束在E玻纤纸浸胶制备粘结片时不易被树脂浸透,造成覆铜板中出现纤维束状疵点。减小玻璃纤维的短切长度利于其在白水中的分散,可以获得表观均匀、细腻的E玻纤纸,以此生产的粘结片上胶均匀,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较好,但E玻纤纸本身的抗拉强度以及生产出的覆铜板的机械强度相对会降低。为提高E玻纤纸的一些性能,国外某些企业采用按照一定比例不同长度混合的短切纤维进行生产,调整长短纤维的混合比,可以影响E玻纤纸的致密程度、抗拉强度和表观细腻感。
制作E玻纤纸的短切玻璃纤维质量要求较高,除了玻璃成分、单纤维直径、浸润剂类型及含量、含水率及均匀性和漏切率等要符合标准要求外,洁净程度非常重要,不允许含有杂质颗粒,特别是金属杂质、有色杂质和被污染的纤维。纤维短切工序生产环境要清洁,尽量不采用带垫辊的滚刀短切方式,防止垫辊破损后胶粒混入纤维,包装、储运过程做到保湿、防污染,使用前进行严格检验。
(二)粘结剂
粘结剂为E玻纤纸的两个主要成分之一,在E玻纤纸中的含量约为5%~18%。粘结剂在E玻纤纸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短切玻璃纤维粘结起来,以提供玻纤纸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抗拉强度。E玻纤纸中使用的粘结剂可以为热固性树脂,也可以为热塑性树脂,但必须为水性体系(可以为水溶液,也可以为水乳液)。因为生产E玻纤纸采用湿法抄纸工艺,施胶前成型毛坯中含有大量水分,施胶时的负压抽吸过程会将大量其同时带入循环胶系统。常用的热固性粘结剂主要包括:环氧类、丙烯酸(酯)类、三聚氰胺类(MF)等,热塑性粘结剂主要包括聚乙烯醇(PVA)以及改性聚乙烯醇等。为了适应E玻纤纸生产工艺,粘结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较高的最低成膜温度(MFT ),以保证粘结剂可以连续地循环使用,在施胶过程中不会对浸胶网带、循环管路造成堵塞、粘连等。采用丙烯酸类、MF类粘结剂对装备的影响小于采用环氧类、PVA类粘结剂。
2.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保证施胶均匀。E玻纤纸的施胶采用溢流浸胶法,施胶中有多处自然流淌的过程,若粘结剂的流动性不好,会造成上胶不均匀,严重时会造成无法施胶。丙烯酸类、MF类粘结剂的流动性优于环氧类、PVA类粘结剂。
3.要有合适的干燥固化速度。采用湿法抄纸工艺的生产速度在50~100米/秒,受到干燥固化炉长度的限制,实际受热时间只有15~35秒,这对粘结剂的干燥固化速度要求很高,特别是涉及有固化反应的情况下,必须达到在30秒之内即固化反应充分,否则E玻纤纸在制作粘结片时粘结剂极易受树脂系统溶剂的溶解而失去强力,造成无法生产。同时,粘结剂固化不充分,容易造成E玻纤纸成品后层间相互粘连。对丙烯酸类、PVA类、MF类粘结剂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催化剂、促进剂来满足固化速度的要求,不会影响粘结剂的适用期。环氧类粘结剂的固化速度一般较慢,选用活性大的固化剂和促进剂后粘结剂的适用期满足不了连续生产的要求,必须降低生产速度来满足固化要求,会降低生产效率。
4.乳液类粘结剂的平均粒径要合适。E玻纤纸是依靠粘结剂将短切后的玻璃纤维相互粘结在一起形成的,理想的粘结状态是粘结剂分布于纤维的结点上,此时的粘结效果最佳。若粘结剂的粒径较大,降低了粘结效果,同时会影响E玻纤纸中粘结剂的均匀分布。
5.水稀释性要好。E玻纤纸的生产过程中粘结剂在连续循环使用,不断受到成型毛坯中白水的稀释,要求粘结剂乳液或溶液在稀释时不破乳、不析出树脂,否则会降低粘结效果、上胶不均,严重的无法施胶。一般地,PVA类、丙烯酸类粘结剂的稀释性较好。
6.不能与浆料系统白水中的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等化工原料发生不良反应。为了使短切玻纤在E玻纤纸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均匀分散,浆料系统白水中的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等化工原料在类型和离子性等方面有严格要求,且相对稳定。粘结剂在连续循环使用过程中不断受到白水的混合、稀释,必须保证其不被白水中的化工原料影响,而产生絮凝、沉淀和降低粘接等性能。
为了满足CEM-3覆铜板的生产和性能要求,E玻纤纸的粘结剂干燥固化后还必须满足以下物化性能的要求:
1.耐溶剂性 生产CEM-3覆铜板时树脂为溶剂型的(丙酮、DMF等),要求E玻纤纸的粘结剂在上述溶剂中不得溶解,否则上胶生产无法连续进行。采用PVA类、丙烯酸类、MF类、环氧类粘结剂在干燥固化充分时均可满足该要求。
2.耐热性 要求粘结剂具有高Tg,在此项性能中,环氧类、丙烯酸类、MF类相对优越,PVA类略逊。
3.相容性 要求E玻纤纸的粘结剂与覆铜板基体树脂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
4.低介电常数 要求粘结剂分子含有的极性基团少,同时分子量要大。
(三)表面处理剂
表面处理剂在E玻纤纸中的含量较低,一般低于0.1%,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粘结效果,提高E玻纤纸以及后续产品-覆铜板的机械强度、耐水性以及耐化学性。经过表面处理的E玻纤纸生产的覆铜板,其电气性能也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增加覆铜板的体积电阻、降低介电常数。同时改善E玻纤纸的应用特性,提高E玻纤纸上胶时对树脂的可浸润性,使得树脂能够快速地浸透E玻纤纸。经表面处理的E玻纤纸的抗拉强度比未经处理的E玻纤纸高。表面处理剂的主要成分为硅烷类偶联剂,常用的是氨基硅烷和环氧硅烷。在生产E玻纤纸用短切玻纤的拉丝浸润剂和生产E玻纤纸时的粘结剂中,已经加入了硅烷类偶联剂,一般情况下,生产粘结片时不再对E玻纤纸进行表面处理剂处理。如有特殊需要,表面处理剂的施加可采用浸渍法,施加的量通过负压抽吸量来调节。
四、E玻纤纸的制造流程与主要设备
E玻纤纸的制造工艺与造纸工艺相似,故称之为湿法抄纸工艺,其主要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工序:料浆制备、成型、浸胶、干燥固化、收卷、检验。另有必须的备料辅助工序:纤维短切、白水配制、粘结剂配制等。
E玻纤纸的成型工序将短切后的E玻璃纤维在特定的溶液——白水中分散为单纤维,由于玻璃纤维具有强烈的相互聚集性,为了达到将玻璃纤维分散的目的就必须借助于物理的和化学的手段,包括机械搅拌和添加化学试剂改变玻璃纤维的表面特性,防止分散后的纤维再聚集,此类化学试剂包括增稠剂、表面活性剂。含有玻璃纤维的白水称为料浆,料浆通过网前箱的滤网时实现纤维与白水的初步分离,白水被抽吸分离出去,纤维即在网带上成型为湿毡坯,它已经具备E玻纤纸的外观形态,但由于没有施加粘结剂,此时它的强度较小,同时含有大量的白水,在经过随后的数次负压抽吸以后,湿毡坯中白水的含量降低较多并随即进入浸胶段浸胶。
E玻纤纸的成型过程实际为多层叠加的过程,叠加的层数由成型机中滤水盒的数量确定。对特定单重的E玻纤纸而言,滤水盒的数量越多,E玻纤纸的层数相应越多,但每一层的厚度(单重)越低,E玻纤纸的结构越细致。
E玻纤纸的单位面积质量,靠控制供给成型机的料浆流量来实现。料浆系统配制好含有一定比例玻璃纤维浓度的料浆,由一变频控制的料浆泵输送到成型机网前箱泵的入口,网前箱泵将白水池中的白水与料浆混合、稀释后,输送到成型机的网前箱中上网成型,制成毡坯。根据生产品种的单位面积质量、幅宽、生产速度及料浆浓度,可以计算并设定料浆泵的基础流量,由变频器控制基础流量基本稳定。料浆泵的料浆输送管道上有一个电动控制阀,由卷绕前的γ射线型单位面积质量在线测控仪的巡检反馈信号控制阀门开度,对料浆流量进行自动调整。
影响E玻纤纸单位面积质量均匀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成型阶段,包括料浆浓度的稳定性、流量的稳定性、投料的均匀性等。由于该类型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过程控制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中央集中控制,因而,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控制程序以及控制部件的可靠性。
在浸胶段成型的毡坯被均匀地浸淋上树脂,由于毡坯具有的疏松结构使得它浸含有过量的粘结剂,在随后的抽吸段将多余的粘结剂抽吸掉,该部分粘结剂回到循环系统继续使用。通过调节抽吸负压使得E玻纤纸含有一定量的粘结剂,并使粘结剂均匀地分布于E玻纤纸的各个层面上。E玻纤纸中粘结剂含量的稳定,靠调节负压抽吸量控制。由卷绕前的红外型粘结剂含量在线测控仪的巡检反馈信号,控制负压抽吸管道上的电动阀门开度,或控制抽吸风机电机变频器,对抽吸负压进行自动调整。
浸有树脂的毡坯通过干燥固化炉干燥固化后即可赋予E玻纤纸应有的各项理化性能。干燥固化过程所使用的能源类型一般有煤、天然气、城市煤气等。加热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加热法通过天然气或城市煤气燃烧直接加热空气,进而加热玻纤纸;间接加热法通过煤、天然气、城市煤气的燃烧来加热导热媒体,比如导热油,依靠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来加热空气,进而加热E玻纤纸。两种加热方式各有特点,直接加热的设备投资较小,能源利用率高,但未燃烧充分的残余燃气会附着在产品表面,造成一定影响,且易产生碳化颗粒;间接加热的设备投资较大,能源的利用率较低,但容易保持循环热风洁净。E玻纤纸干燥固化阶段的温度控制比较重要,由于E玻纤纸的干燥固化必须经过基体受热升温、水分挥发、固化反应等阶段,一般将干燥固化炉设定为具有不同温度的数个区段,以满足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
干燥固化后的E玻纤纸在收卷工序被卷绕成定长的卷状,在卷绕之前,E玻纤纸经过γ射线型毡重在线测控仪和红外型粘结剂含量在线测控仪的检测,单位面积质量、粘结剂含量等主要指标的检测结果作为成型和浸胶阶段的控制输入信号,对料浆流量、抽吸负压作修正性调节。经过检验测试即为成品。
在E玻纤纸生产过程中,液体化工原料的过滤、干燥固化炉的清洁和循环热风的过滤等环节非常关键,严重影响E玻纤纸品质的提高和稳定。
工艺过程简述如图5-4-2。
图5-4-2 E玻纤纸生产主要流程
1—短切纤维自动喂料系统;2—白水配置系统;3—粘结剂配置系统;4—浆料配置系统;5—自动流量控制;6—成型系统;7—施胶系统;8—粘结剂抽吸量控制;9—干燥固化炉;10—红外粘结剂含量检测;11—毡重检测;12—卷绕系统;13—检验与包装系统
E玻纤纸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喂料系统:包括电子皮带称,斗式提升机,搅拌罐,料浆制备罐
2.化工原料配制系统:含白水配制和粘结剂配制,包括配制罐,自动计量泵,储罐
3.成型系统:包括网带成型机,抽吸装置
4.施胶系统:包括浸胶槽,抽吸装置,循环胶罐
5.干燥固化炉:包括供热装置,换热器,风量调节装置
6.毡重和粘结剂含量在线测控系统:包括巡检仪,调节执行机构
7.卷绕系统:包括双工位自动换卷卷取机,切断装置,废边处理装置
8.检验与包装系统:包括复卷检验机,卷取包装机
另外,如果生产E玻纤纸所购买的玻璃纤维为长丝,还必须配备相应的纤维短切装置。
五、E玻纤纸的标准与检测
(一) E玻纤纸的分类
E玻纤纸的分类采用按照单位面积质量分类的方法,根据覆铜板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需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表5-4-1 E玻纤纸分类
类型 |
单位面积质量( g/m 2 ) |
50 |
50+/-5 |
75 |
75+/-5 |
105 |
105+/-5 |
(二)E玻纤纸的标准
1.外观
E玻纤纸的外观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疵点,按照它们对后续产品的品质的影响程度大体上分为主要疵点和次要疵点。一般主要疵点是指显著地导致材料失效或降低材料的利用率的疵点,次要疵点是指非显著地降低材料的利用率的疵点。
E玻纤纸中允许的外观疵点种类以及相应的数量应该依据所要生产的板材的类别、档次由供需双方商定。
对于潜在的疵点或者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发现的疵点而导致影响产品的使用,其具体的可接受程度应该由供需双方在试验的基础上商定。
结合E玻纤纸的生产特点以及对后续产品的影响程度,外观疵点的分类如表5-4-2。
表5-4-2 E玻纤纸疵点分类
疵点种类 |
定义 |
分类 |
单重不均匀 |
纵向或横向上单重的波动超过规格要求 |
主要疵点 |
导电粒子 |
外来的导电粒子 |
主要疵点 |
边部撕裂 |
边部损伤或者破裂 |
主要疵点 |
压痕 |
表面的凹痕 |
次要疵点 |
脏污 |
小的污染物或其它可见污物 |
主要疵点 |
皱纹 |
表面永久性的皱折、折痕或突起 |
主要疵点 |
孔洞 |
纤维缺失区域 |
主要疵点 |
成型不良 |
表面纤维分布不均,表观粗糙 |
主要疵点 |
丝束 |
未分散开的纤维 |
次要疵点 |
卷绕松弛 |
卷饶不紧 |
次要疵点 |
收卷不齐 |
卷端面凹凸不平 |
次要疵点 |
2.物化性能
E玻纤纸的物化性能要求包括粘结剂耐溶剂性、单重均匀性、抗拉强度以及耐溶剂强度等方面,具体要求见表5-4-3。
表5-4-3 E玻纤纸物性指标
类型 |
在DMF中溶解性 |
单重g/m 2 |
拉伸强度( N/mm) 不低于 |
|
验收态 |
浸丙酮后 |
50 |
不溶解 |
50 ± 5 |
纵向 |
3.5 |
1.5 |
横向 |
2.0 |
1.0 |
75 |
不溶解 |
75 ± 5 |
纵向 |
4.0 |
3.5 |
横向 |
2.5 |
2.0 |
105 |
不溶解 |
105 ± 5 |
纵向 |
4.5 |
4.0 |
横向 |
3.0 |
2.5 |
3.尺寸、包装与储运
E玻纤纸的卷长一般根据卷的直径来确定,对不同单重的E玻纤纸卷长范围在800米~2500米,此时卷的直径约为1.1米。卷长的偏差范围为订单规定值的±1.0%。由于供方生产的原因不可避免地有短卷产生,一般对于每卷E玻纤纸最多允许有两个拼接,且具有两个接头的卷数不超过总卷数的10%,具有一个接头的卷数不超过总卷数的20%,最小拼接长度应该大于150米,并且拼接处应该保持上胶必须的抗拉强度。E玻纤纸通常采用热熔胶带拼接。
E玻纤纸的宽度依据所要加工的覆铜板的尺寸以及上胶机的尺寸一般为1.05米、1.25米、1.27米。对于供需双方确定的宽度其偏差范围为+6/-0mm。
E玻纤纸的包装通常采用内层塑料薄膜,外层牛皮纸的方式进行。塑料薄膜的作用保证E玻纤纸卷的密封,防止E玻纤纸受潮或受到其它污染;牛皮纸在于防止在储运过程中E玻纤纸受到机械损伤。
E玻纤纸应该储存在干燥的库房中,在储运过程中应该避免机械损伤,同时注意防潮。当密封塑料薄膜打开或受损破裂,应该重新密闭包装或者尽快使用。
(三)E玻纤纸的检验
1.检验程序
样本单位:卷
抽样方案:GB2828正常检查一次抽样、一般检验水平II、AQL2.5。
具体抽样方案见表5-4-4。
表5-4-4 抽样方案
批量(卷) |
抽样量(卷) |
合格判定数 Ac (卷) |
不合格判定数 Re (卷) |
2-8 |
2 |
0 |
1 |
9-15 |
3 |
0 |
1 |
16-25 |
5 |
0 |
1 |
26-50 |
8 |
1 |
2 |
51-90 |
13 |
1 |
2 |
91-150 |
20 |
1 |
2 |
上表中的合格判定数和不合格判定数是依据AQL=2.5计算所得,对于其它的AQL应该由供需双方商定。
2.检验方法
(1)外观
E玻纤纸的外观检验采用目测法。
E玻纤纸的外观检验应该在整个幅宽上进行,检验外观时光源应该在受检面的反面,以使E玻纤纸被全部照亮。检验时应该记录下所有的疵点,当1米以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疵点时应该记录最严重的一个疵点,统计时也作为一个疵点处理。对1米内连续出现的疵点也只统计为一个。检验长度至少1米。
(2)物性
单重:以取样面积为100cm2的取样器沿E玻纤纸宽度方向在左、中、右三个位置上截取三块试样,置于精度1mg的天平上称重W。
单重(g/m2)=W/A
式中W为试样质量,g;A为试样面积,m2
拉伸强度:试验仪器为拉力试验机、合适的夹具、量筒、丙酮。试样截取位置、尺寸、数量如图5-4-3,尺寸单位mm。
图5-4-3 拉伸强度试样制取位置
图中试样1、3、5、8、10、12用于测试常态纵向拉伸强度,试样13、17、21、16、20、24用于测试常态横向拉伸强度;试样2、4、6、7、9、11用于测试溶剂态纵向拉伸强度,试样15、19、23、14、18、22用于测试溶剂态横向拉伸强度。在制取试样时应该防止E玻纤纸的折损,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
拉伸强度试验时的夹具间距为200mm,拉伸速度为40mm/min。试验过程中应该防止试样夹持时打滑,可以在夹具夹持面上附加橡胶或其它有利于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若拉伸过程中试样在夹具内断裂或断裂处距离夹具不超过10mm,则判断该测试值无效。若同组6个试样有2个或以上的试样测试值无效,应该重新制取试样。
六、E玻纤纸技术发展动态
作为CEM-3型覆铜板的主要原料之一的玻纤纸其技术发展动态与覆铜板的发展趋势紧密相关。目前覆铜板整体的发展趋势是高Tg,低介电常数ε,厚度薄型化,高CTI以及环保型。对E玻纤纸的技术发展而言,其宗旨是满足不断提高的覆铜板的技术性能要求,具体体现在E玻纤纸的技术发展方向应该为:粘结剂必须具有高Tg,玻纤和粘结剂具有低ε,E玻纤纸的厚度向薄型化发展,E玻纤纸的生产以及产品本身向环保型转化,E玻纤纸的单重和含胶量的均匀性提高。
提高E玻纤纸粘结剂Tg的途径一般在于选用一些活性官能团多的树脂,配以合适的固化剂或者催化剂,这类树脂有可能形成高度交联物。考虑到湿法制作过程的要求以及成本因素,今后E玻纤纸的粘结剂将主要向混合改性的方面发展。因为单一组分比较难以达到各种性能的综合提高,此类混合改性的方向一般包括:氨基环氧、氨基丙烯酸等。
降低E玻纤纸的εr的途径主要在于降低玻璃纤维的εr。目前E玻璃纤维的εr为6.6,此数值较环氧树脂的εr3.9高,成为阻碍覆铜板εr降低的主要因素。从日本的覆铜板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今后此类用途的玻璃纤维应该朝着降低εr的方向发展。目前日本已经有低εr的NE玻璃纤维应用于覆铜板的生产,从使用结果看已经在降低εr方面取得明显效果,该玻璃的介电常数在4.4左右,并且相对于D玻纤和S玻纤来讲,其加工性较好,同时成本有一定的降低,今后能否为市场接受将主要受成本因素以及纤维制造技术的制约。
提高E玻纤纸的单重和含胶量的均匀性成为E玻纤纸技术质量进步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E玻纤纸的均匀性的判定采用相对偏差来表示,一般相对偏差在10%,此类均匀性应该包括E玻纤纸长度方向的均匀性和宽度方向上的均匀性。E玻纤纸的均匀性是影响最终产品-覆铜板的厚度偏差的一个因素,提高E玻纤纸的均匀性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严格工艺控制、生产管理以及提高设备的精度。由于E玻纤纸的生产自动化程度本身较高,人员控制的偶然因素较少,因此,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保证设备可靠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
|
|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