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后缺工”为何成老毛病 |
2015-03-15 |
|
|
年后遇上“用工荒”,普工“刚需”难求解,这几乎成为每年春节后人才市场固定上演的桥段。某种程度上,与其说“开年用工荒”缘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的挑剔,毋宁说更多由劳动力市场“打短工”的用工模式所决定。不难设想,既然劳工合同往往过年即告终止,春节过后必然存在求职劳工与招聘企业之间的重新匹配的过程,而这个磨合期,也就注定了会加剧用工形势的严峻。
此外,放在人口红利日渐消退的大背景下,“劳力”物以稀为贵必然会是大势所趋,对于地区和企业而言,如何争取获得“劳力”们的青睐,的确需要放下身段。不过,假如缓解“缺工”只想到让劳工们认清现实,少些挑剔,恐怕本身倒是没有真正认清现实,搞清趋势。
基于上述视点,“年后用工荒”,表面正常的背后,其实难掩异常。真要涵养劳动力资源,其实更需多些务实之举,给予劳动者更多的尊重,让劳动者享有更多的安全感(长期劳务合同)、归属感(能够体面地生存),其实才更显诚意,也才有望彻底治愈“年后缺工”这一劳动力市场每年必犯的老毛病。
|
|
|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