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信部长苗圩:解读中国版"德国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 |
2015-03-25 |
|
|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两会上就我国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等问题回答了央广记者提问,其中关于了中国版“德国工业4.0”计划“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摘要如下。
关于“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在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们还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化、去努力、去奋斗。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制定了规划纲要。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们也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通过这十年的努力,我们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差别
中国和德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不在一个起点上,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德国实现工业4.0也需要8-10年,它在时间上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一个时间段。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我们前期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德国工业4.0表明,将来智能化的设备、产品之间,通过有线无线的通讯方式能够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我们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德国总体处在从3.0到4.0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
关于我国的智能制造
苗圩:互联网能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业的生产方式,提供了很多新服务、新业态和新发展模式。互联网带来的变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要认真重视和抢抓的机遇。抓智能制造就是我们主攻的方向。这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近五年也是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当然我们使用的一些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它自己并没有人工的智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智能制造的要求。
我们计划从今年开始花大约三年时间,选择重点领域,选择一些地区、行业做一些试点和示范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关于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
201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机器人方面国产机器人占到45%左右市场份额。
由于两个方面发生变化,一个是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二是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这就给机器人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德国为273台,日、韩则已超过了300台。这表明我们以机器换人还有很大的潜力、很大的市场。当然我们还要兼顾好中国人口比较多、还有很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预示着劳动力的培训越来越重要,从职业教育方面还要跟上去。
关于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和潜力
据一个国际权威机构估算,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三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互联网时代是自上而下的架构,工业互联网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同时也要趋利避害,比如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不被攻击、不被篡改,如何保护用户个人的信息安全。
互联网跟工业的融合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以后在制造环节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都会给现有的生产方式带来颠覆性或者革命性的变化。比如现在制造大规模消费类的产品,一定是集约制造,这是最经济最合理的,但问题是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不够。个性化的定制是附加值最高的。
|
|
|
资料来源:工信部网站 |
|
|
|
热点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