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借反垄断实施专利狙击的启示 |
2016-02-15 |
|
|
2015年2月,《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纷纷聚焦中国国家发改委处罚美国高通公司案。不约而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因素促使中国ICT企业如华为和中兴通讯等,能够借反垄断之名,打破二十几年来欧美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通行的单向专利许可模式和游戏规则?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反垄断调查并处罚案并非孤立案件,其前传是华为诉IDC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案、华为诉IDC垄断民事侵权案、国家发改委对IDC反垄断调查案等案件。把上述系列案件串在一起,中国ICT企业与美国跨国公司之间专利竞争曲线的拐点就出现了,即从单方面承受高额专利许可费,到主动实施反专利劫持行动,寻求全球市惩利润的重新分配。
知识产权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在积累了一定市场容量和现金流以后,中国ICT企业亟需通过多种渠道积累有价值的专利组合,实现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平衡发展。
中国ICT企业有一部分已经成为欧美领先企业不可忽视、甚至可怕的竞争对手。然而,要继续转变成可敬的竞争对手、获得全球市场竞争的平等话语权,需要这部分企业在不同法域向欧美跨国公司的单向专利许可模式和游戏规则说“不”。只有通过降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和实施非标准必要专利交叉许可等,实现自有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才能为企业全球运营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近些年来,中国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功能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如为了获得政府资助或奖励而申请专利,为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而不得不申请专利,为了资本市场融资需要而紧急申请专利等。这些现象表明企业的知识产权疏离了经营战略目标。
从华为的历程可以看到,只有将知识产权嵌入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目标,有重点地发挥知识产权的“护航”“导航”和“领航”功能,才能保障企业全球运营安全,赢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
|
|
资料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
|
|
|
热点新闻 |
|
|
|